日前,一篇清华贫困大学生匿名自白在网上流传,广受关注,不少网友看后直呼,这是“自强,厚德载物”。
该文提到,其当年奖学金、助学金共计13000多元,扣除学杂费后,每年可支配的资金仅为6500元。他对自己做了严格的开支计划,每个月只能花费400元。学生吃饭喝饮料时,只能默默地喝水;食堂想办法用最少的钱吃上最好吃的一顿;不能承担学生出游的花销,错过与同学的合照……这些内容琐碎而朴实,却能让人心旷神怡。
一年要写两封信,一份是给企业颁发奖学金,一份给基金会。当收到资助时,该学生还定期致信给他们提供帮助的企业和机构。后来,他通过兼职有了稳定的收入,还取得了保研资格…
自研读之初,每月收入三千二百元,在家乡希望小学资助4名学生,提供一学期生活费、学杂费等。每个学期回到家,他也会来看孩子们,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。在文章的结尾,他表示希望有一天,能够像清华校友那样建立基金会,真正做些实事。
许多清华校书友纷纷转载这篇文章。“因穷困,故更觉助人。」一位清华毕业的网友说,写这篇文章的学弟到目前为止还不算富裕,但是心系贫困学生。一种“推陈出新”、“推陈出新”的心态,使他倍感感动。
许多网友和清华校友在看完这篇文章后纷纷表示震惊不已,文章中没有惨不忍睹,也不诉苦,学长用最朴实的语言,讲述自己的大学生活,让他感受到磨难中的力量。
一个月只花400块钱买4个学童的清华贫困学生“树洞”:行为令人动容。

◆◆0